云南在全国首发省级物种红色名录 三七、杜仲已野外绝灭
标题:《云南省生物物种红色名录(2017版)》发布:揭示生物多样性保护严峻现状
副标题:全国首个省级红色名录的评估结果揭示,云南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形势依然严峻
文章首段:
在5月22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这一天,云南省环保厅携手中科院昆明动物所与植物所共同发布了《云南省生物物种红色名录(2017版)》,这是我国首次发布的省级生物物种红色名录。这一重大事件标志着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进一步深入。
评估范围段:
这份红色名录,涵盖了云南省的多个生物类群,总计评估了高达25451个物种。从大型真菌到地衣,再到高等植物和脊椎动物,无一不反映出评估范围的广泛。鱼类中有7个亚种并未列入此次评估范围。
评估结果段:
评估结果显示,绝灭的物种数量达到惊人的8种,它们包括小叶橐吾、干生铃子香等。还有两种珍稀的野外绝灭物种,包括三七和杜仲。地区绝灭的物种数量也不容忽视,其中包括白背兀鹫、黑兀鹫等。更令人震惊的是极危物种的数量,高达381种,其中包括虎、金钱豹等珍稀动物。濒危物种数量则达到847种,易危物种也有1397种。还有近危物种和无危物种等不同等级。
专家介绍段:
据专家介绍,这份红色名录的评估不仅是一次全面的梳理工作,更是对云南省已知野生动植物物种灭绝风险的一次预警。该评估集全国数百位专家学者的智慧与努力,是迄今为止评估对象最广、信息最全、参与专家人数最多的一次云南省生物物种生存状况评估。它不仅丰富和完善了我国的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还为部门的决策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背景资料段:
云南以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孕育了丰富的生物资源,是全球物种最丰富的热点地区之一。由于多种因素导致的过度利用、栖息地破坏等问题,云南的生物多样性受到了严重威胁。《红色名录》的编制与发布对于提出针对性的保护对策显得尤为重要。本次评估不仅确定了每个物种的等级,还深入分析了其地理分布、种群现状以及威胁因素。这不仅为制定政策规划、开展研究等提供了科学依据,更提高了公众的物种保护意识。这份名录的发布无疑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的重要里程碑。它不仅揭示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严峻现状,也为未来的保护工作指明了方向。让我们共同关注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共同为地球的未来努力。下一步,云南省将继续致力于科学考察与基础研究的深化。我们将启动物种资源本底调查,全面摸清各类物种资源的数量、分布及其受威胁状况,以此不断充实和完善《物种名录》与《红色名录》。
我们将严格执行《野生动物保护法》、《野生植物保护条例》以及《濒危野生动植物进出口管理条例》等相关法规政策,加大监督管理力度。我们将加快推动《云南省生物多样性保护条例》的立法进程,以法律手段保护云南省丰富且独特的生物多样性。考虑到其生物多样性的丰富性、独特性以及脆弱性,我们将依法实施全面的保护措施。
参考《红色名录》中的11个等级分类,我们将对被评估为“野外绝灭”和“地区绝灭”的物种采取紧急抢救性措施,包括人工繁育和离体保护等,尽力恢复其种群数量和规模。对于被评估为“极危”、“濒危”和“易危”的物种,我们将强化各类保护区的建设与管理,并设立新的保护区或保护小区,实行就地保护。如果就地保护效果不佳,我们将采取迁地保护和离体保护作为补充。对于那些被评估为“近危”和“无危”的物种,我们仍将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的原则,实施严格的管理措施,防患于未然。
我们的目标是通过科学的方法和严格的管理,保护云南省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为子孙后代留下宝贵的自然遗产。这不仅是我们当前的任务,更是我们对未来的承诺。(报道:央视新闻 王溪 李劲松 崔晨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