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宋朝剩女比较多?
众所周知,在古代社会中,早婚早育是普遍现象,男子通常在十四五岁,女子则在十二三岁时便开始考虑人生的婚嫁大事。在宋朝这一历史背景下,却出现了一股晚婚晚育的潮流。当时,男女婚嫁的平均年龄都推迟到了十七八岁,这相较于现在的我们来说,仍然属于早婚的范畴,但在当时的社会中,晚婚晚育的趋势已经开始显现。
从陆游的《家世旧闻》中,我们可以窥见当时女子的婚嫁观念正在发生变化。有些女子到了及笄之年,也就是十五岁的时候,还没有考虑婚嫁的事情,这让当时的文人陆游都感到惊讶。类似的记载在姚宽的《西溪丛话》中也有出现,表明晚婚晚育的现象并非个例。
那么这种现象究竟是从何时开始兴起,背后又隐藏着怎样的原因呢?多半可以追溯至宋真宗赵恒当权之时,并在宋徽宗时期达到兴盛。一方面,道教的盛行导致了民间禁欲主义的兴起;另一方面,科举制度的主导地位使得读书成为当时的社会风尚,许多年轻人选择先立业再成家。
在宋朝时期,无论是皇帝还是普通百姓,都深受道教的影响。当时的国家弥漫着一种政教合一的氛围。《宋史》中记载的名臣大多在三十岁以后才结婚,有的甚至直到花甲之年才成家立业。而在禁欲主义者的眼中,所有的女性似乎都如同空气一般微不足道。
从《水浒传》中的描写也可以发现这一社会现象。像晁盖、李逵和林冲等人物,虽然都是富豪或英雄人物,但他们似乎并不急于结婚。这背后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气和时代背景。当时的社会风气崇尚科举考试成功后的荣耀和地位提升,因此许多年轻人选择先专注于科举考试。一旦成功考取功名,便有可能成为富豪择婿的首选对象。这导致了抢女婿现象的兴起和一种潜规则的逐渐形成。因此很多女性即便想早婚也往往难以如愿。例如一位名叫韩南的书生虽然73岁高龄却仍未结婚在当时社会也并不罕见。
其实这也反映了当时女性婚姻的一种无奈现实。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晚婚晚育成为了许多女性的命运选择并非她们所愿。相比于李清照早早遇到如意郎君赵明诚而言真正幸福的人毕竟是少数。想了解更多关于宋朝剩女背后的故事请关注频道!持续为您更新更多有趣的历史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