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橡树赏析(《致橡树》的含义是什么)
《致橡树》的诗意深远,情感炽烈,诗人以独特的艺术手法,借橡树和木棉的形象,倾诉了对爱情的热烈追求与诚挚信仰。
此诗是舒婷于1977年创作,以其现代诗歌的形式,展现了一种新型的爱情观念。诗中的橡树象征着男性的坚韧与刚强,而木棉则体现了女性的独立与热情。诗人通过内心独白的方式,以木棉的视角向橡树表达情感,歌唱了人格理想以及比肩而立、深情相对的爱情观。
在诗的世界里,诗人并没有选择攀援凌霄花的方式,借高枝炫耀自己,也没有学痴情的鸟儿,重复单调的歌曲。相反,她选择了像泉源、险峰一样默默奉献,但又远不止如此。诗人愿意成为近旁的一株木棉,以树的形象与橡树并肩站立,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次风吹过,他们都互相致意,虽无人听懂他们的言语,但他们的爱情坚贞不渝。
橡树有他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又像戟,代表着男性的力量与威严。而木棉则有她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展现了她独特的魅力与坚韧。他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
这首诗所表达的爱情,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它如同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诗人选择的“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将深沉刚劲的感情蕴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诗中的比喻和奇特的意象组合代表了诗歌新形式,具有开创性意义。
此诗语言明丽洗炼、概括集中,作者运用了抒情主体拟物化的表现手法。虽然采用了新奇的意象,但语言通俗易懂,带有口语化的特征,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诗人通过各个角度反衬出木棉的品格、特征、信念和抱负,接着从心理上对她的爱情观作进一步的剥露和刻划,从而更加突出了木棉对橡树的爱情之深之坚贞。
全诗收束处的虚写与实写相结合,意味深长,富于哲理,对木棉的爱情观进行了理性的升华。这一爱情观的阐述不仅仅是对爱情的简单表达,更是对人格理想的追求和信仰的彰显。诗人通过这首诗为我们展示了一种新型的、独立的、平等的、相互尊重的爱情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