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光政权解析大明体系究竟为何物?
“”究竟是何物?大明体系的崩溃原因何在?接下来,风趣网小编将为您深入解析,请您继续阅读。
在1644年4月25日,北京城陷落,皇帝殉国,标志着大明帝国的名义结束。实际上,在大部分中国地区,大明仍保持着其统治地位。
第一部分:大明的备用行政体系
随着闯王进京和清兵入关,北方战火纷飞,呈现出一片末日景象。尽管南方尤其是江南地区尚未受到战火波及,但平静很快被打破。尽管消息因战火而不畅通,但最迟在五月,南京还是获悉了京师陷落的消息。大明的一套备用行政体系开始发挥作用。明成祖迁都北京后,为子孙准备了退路,在南京保留了一套与北京相同的行政体系,使南京成为备用首都。确认京师陷落后,南京的行政体系立即启动,唯一的问题是缺少皇帝。在确定继承人的问题上,虽然崇祯帝的三位皇子都失陷在北方,但南方却有一些南逃的皇子。最终,按照祖制立嫡不立贤的原则,福王作为神宗嫡孙成为最合适的选择。东林党人并不想立福王,他们之间的恩怨要追溯到四十多年前。东林党人担心福王继位后清算旧账,但在立璐王和立福王之间犹豫不决,结果被人钻了空子,马士英联合江北四镇的武将拥立福王监国,建立了弘光朝廷,获得了从龙之功。
第二部分:东林党与福王的恩怨
东林党与福王之间的恩怨要追溯到国本之争的时期。那时候还是皇帝在位,万历皇帝因宠爱儿子而迟迟不愿立长子为太子。东林党人支持长子朱常洛,反对废长立幼、违背祖制的行为。这场浩浩荡荡的“国本”之争持续了15年之久。虽然最终万历皇帝妥协,立朱常洛为太子,但东林党人与郑贵妃以及朱常洵的梁子已经结下。此后发生的“梃击”案、“妖书”案、“移宫”案更是加深了双方的矛盾。而朱常洵被封为福王正是眼前这位小福王的父亲。东林党人在立福王还是立璐王之间犹豫不决,有人便趁机而动,拥立新君以获取从龙之功。
第三部分:窝里横的大明王师
马士英联合江北四镇的武将拥立福王监国后,建立了弘光朝廷。武将集团的地位和权力大幅上升,以文制武成了空谈。这江北四镇指的是四支驻扎江北的军事势力,也是南廷能调动的最大的一支兵马。然而这些武将飞扬跋扈,争权夺利、窝里横的态度让人担忧。他们对满清依旧抱有幻想,甚至跑去和谈“联虏平寇”,完全忘记了与满清的仇恨历史。大明的官僚体系已经烂透,指望这帮人中兴大明不如去孝陵磕磕头、指望洪武爷显灵。这一时代的大明帝国已是风雨飘摇、岌岌可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