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传统节日(这个节日食五黄、十二红,还
端午节,苏州的老百姓们怀念的是那位涛神伍子胥,胥门依旧承载着吴中人民的浓浓乡愁。而在浙江沿海,除了纪念伟大的诗人屈原,还有许多历史人物在这一天被纪念,包括创建龙舟竞渡游戏规则的越王勾践、威震西域的伏波将军马援、投江祭父的曹娥小妹以及善于捉鬼的钟馗等。甚至那位在许仙故事中武功了得的白娘子也会在这一天被提及。
一个节日与如此多的“大咖”相关联,展现了中国人的浪漫情怀。端午节在中国的传统节日中拥有众多名称,如龙舟节、端阳节等,多达二十多个。从汉代到唐代,端午的常用名称是五月五日。后来,端午节成为“方发布”,进入主流文化话语。唐宋时期的端午节被赋予了祈福纳祥、祛邪攘灾的意义。
在北宋的承平年代,端午节前后的特色节庆活动丰富多彩。明清时期,端午节融入了各地风俗,活动内容更加繁多复杂。民俗活动包括悬挂菖蒲与艾草、佩香囊、划龙舟、兰汤沐浴等。在汪曾褀先生的家乡高邮,流行吃“十二红”,包括黄鱼、狮子头等多种红烧食物和当令果蔬,让人回味无穷。
郑板桥在竹枝词中描述了端午节的热闹场景,而端午节也是孩子们认识社会、感知人情的一个场景。孩子们参与挂菖蒲艾草、佩香囊、赛龙舟等活动,使节日更加生动有趣。在上海虽然不吃“十二红”,但保留了吃“五黄”的习俗。如今虽然不喝雄黄酒,但端午节的传统仍然得以传承。
去年在苏州吴江宾馆品尝的端午宴令人印象深刻。以“五黄”为基础衍化的端午宴,色香味俱佳。端午时节正是大黄鱼汛期形成的时候,大黄鱼成为了时令佳肴。
端午节不仅是一个传统节日,更是一个承载着丰富历史文化和民俗传统的时刻。在这一天,人们通过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先人的怀念之情。端午节也是孩子们感受传统文化、体验节日氛围的重要时刻。深入品尝过的味觉记忆,总能在不经意间勾起味蕾深处的渴望。如同那久违的碱水粽,那独特的美味犹如一条情感线,直抵心灵深处。每当提及,都会引起心底的一阵暖流。就在前几天,我在住处附近的一家糕团店里再次发现了它,仿佛久违的老友重逢。那熟悉的琥珀色泽,那半透明的质感,都在呼唤着我对往事的回忆。
我回想起那些昔日时光,弄堂里的宁波籍老太太们亲手包粽子,然后分享给邻居们。那是一种深深的情谊,一种对生活的热爱。粽子的清香混合着碱水的异香,蘸上白糖后更是韵味无穷。这种味道,已经深深地烙印在我的记忆里。
于是,我毫不犹豫地买了四只粽子,希望孙女也能感受到这种独特的味道,记住这份美好的记忆。我们一同品尝,仿佛时光倒流,回到了那个美好的时代。
吃完粽子后,我带领孙女一起吟诵苏轼的《少年游·端午赠黄守徐君猷》。微风轻轻拂过,新荷初绽,香汤沐浴,菖花酿酒。我们仿佛置身于那个美好的时刻,感受生活的美好和丰富。
此刻,我深感生活的美好不仅仅在于节日的庆祝,更在于与家人、朋友的共享时光。这种美好的记忆和体验,值得我们永远珍藏。感谢沈嘉禄先生为我们带来这篇生动的文章,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和丰富。这份回味悠长的味觉享受,就像初夏静夜栀子花香的甜美梦境,让人无法抵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