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王夫差是阖闾的儿子还是孙子?阖闾夫差什么
阖闾与夫差,这两位春秋战国时期的吴王,他们的关系一直备受历史学家们的关注。普遍的观点认为阖闾是夫差的父亲,通过对史料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历史上对于他们之间关系的阐述存在两种不同的声音。
第一种声音,以司马迁的《史记》为代表,认为阖闾是夫差的父亲。据《史记·吴太伯世家》记载,阖闾曾命令立夫差为太子,并告诫他要铭记越王勾践杀父之仇。这一记载得到了汉代郑玄和韦昭的认同,他们分别在《礼记注疏》和《国语·吴语》中重申了夫差是阖闾的儿子的观点。这一观点在唐代司马贞的《史记索隐》中受到质疑,他提出《史记》中的记载与《春秋左氏传》不符。据《春秋左氏传》记载,是夫差身边的人提醒他不要忘记越王勾践杀父的仇恨,而不是阖闾直接对夫差说出这番话。从年代和常理分析,《春秋左氏传》的记载更具说服力,司马迁在《史记》中的记载可能存在理解失误。
另一种声音,则以东汉赵晔的《吴越春秋》为代表,认为夫差是阖闾的孙子而非儿子。书中记述了夫差的亲生父亲是波秦,波秦原本就是太子,但由于早逝,阖闾在择选太子时选择了夫差。这一观点在史料中有较少的记载,主要见于高士奇的《左传纪事本末》和陈厚耀的《春秋战国异辞》等书籍,这些记载基本上都是引自《吴越春秋》。
对这两种观点进行深入的,我们发现史料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尽管《史记》是权威的历史著作,但在某些细节上可能存在记载失误。《吴越春秋》虽然在一些细节上提供了另一种可能的历史情景,但由于其史料相对较少,也需要谨慎对待。对于阖闾与夫差的关系,我们需要更多的史料和更深入的考古发现来做出准确的判断。无论他们的关系如何,夫差作为吴国的一位杰出君主,他的成就和事迹都将被历史铭记。在古老的清朝,李锴所著的《尚史》中详细记载了一段历史传说。大约在十九年前,吴国出兵进攻越国,越王句践坚决抵抗。在这激烈的战斗中,吴国的统帅阖庐不幸受伤,手指折断,不久便离世了。他的儿子夫差继承了他的位置,开启了吴越之间的春秋时代。
在吴王阖庐的生命晚期,他曾考虑如何为吴国找到合适的继承人。当提及为太子波聘娶齐国女子时,伍胥建议道:“欲立太子,非他其谁?此计在您耳。”这里涉及到的人物波秦,据李锴所述,他可能是齐女所嫁之人。
唐代陆广微的《吴地记》和明代王世贞的《弇州四部稿》都提到了齐女嫁给吴国的太子终累的故事。终累是阖闾的长子,夫差的兄长。这位齐景公之女在失去丈夫后常常思念家乡,于是人们称她为齐门。这就引出了一个问题:齐女到底嫁给了谁?肯定不是夫差,因为历史资料中并未记载此事。那么她可能嫁给了波秦、终累或子山其中之一。
关于阖闾有几个儿子的问题,历史上存在疑虑。《史记索隠》中提到杜预对此问题有所怀疑。他认为太子终累即是夫差,只是名字不同但实际上是同一人。然而根据《春秋释例》,我们可以确定太子终累和子山是阖闾的儿子,而夫差和波秦则不在此列。我们已经论证了终累不是夫差,因此我们可以初步认为终累就是波秦。这意味着阖闾有两个儿子:终累(波秦)和子山。终累(波秦)娶了齐女生下了夫差。然而不幸的是,终累(波秦)与齐女都早早离世,于是按照“父死子代”的传统,夫差继承了王位。夫差实际上是阖闾的孙子,这与《吴越春秋》中的记载相吻合。因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阖闾有两个儿子终累与子山,其中终累为太子并娶了齐女,他们的儿子夫差继承了王位。然而夫差并非阖闾之子而是他的孙子。